- 索 引 號: J3001--0-2022-00132
- 主題分類:
- 發文機關:
- 成文日期: 2022-08-29 11:11:31
- 標 題: 樂政〔2022〕14號南樂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南樂縣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工作方案的通知
- 發文字號:
樂政〔2022〕14號南樂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南樂縣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工作方案的通知
樂政〔2022〕14號
南樂縣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南樂縣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
《南樂縣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工作方案》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2年6月20日
南樂縣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縣委部署,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打造“倉頡故里·文潤南樂”文旅文創產業強縣品牌,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緊緊圍繞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以“倉頡故里·文潤南樂”和“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南樂篇)為品牌,以“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為著力點,全面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奮力開創我縣文化旅游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局面,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南樂做出更大貢獻。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底,旅游年收入達到10億元,文化產業年增加值達到10億元。“倉頡故里·文潤南樂”影響力不斷彰顯,文旅品牌深入人心,文旅文創產業鏈條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文化旅游業態更加豐富,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進一步健全,文化旅游消費成為引領消費升級的重要領域。成功創建一批省文旅文創融合名鎮、名村、名品。展望到2035年,“倉頡故里·文潤南樂”文旅品牌廣受國內外認同,文旅強縣目標全面實現。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宣傳推廣,讓文旅品牌“靚”起來
以南樂歷史探源、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主線,系統梳理具有重大價值、突出影響、關鍵意義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出精品旅游線路,打造宣傳矩陣、搭建活動平臺、實施引客入樂,扮靚“倉頡故里·文潤南樂”和“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南樂篇)品牌。
1.推出精品旅游線路。精選優質文旅資源,串點成線,連線成面,連面成體,著力打造4條精品主題旅游線路:以倉頡文化博物館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之旅、以濮陽第一黨支部紀念館為代表的紅色教育之旅、以馬頰河濕地公園為代表的自然風光之旅、以西邵紅杏為代表的農業采摘之旅。(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打造媒體推廣矩陣。依托南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對外宣傳優勢,堅持以文化為魂、旅游為體,用好、用活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傳播手段。借助主流媒體,加強與今日頭條、抖音、嗶哩嗶哩、小紅書、騰訊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合作,遴選扶持10個文旅自媒體傳播賬號,打造“一體策劃、集中采集、多種生成、立體傳播、同頻共振”的媒體推廣矩陣,激發內容創造力,增強推介傳播力,有效提高我縣文旅資源在國內外的吸引力、影響力和美譽度。(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委網信辦、縣文聯)
3.搭建文旅活動平臺。統籌辦好倉頡文化藝術節、倉頡廟會、杏花節、胡蘿卜節等文旅節會,以活動聚人氣、活資源、上水平,繁榮文化,擦亮品牌,展示南樂良好形象。搭建跨區域文化旅游協作體,推動我縣與周邊縣市建立文旅文創聯盟,加強合作,協同發展。(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文聯、各鄉鎮)
4.大力實施引客入樂。鼓勵旅行社與旅游企業加強聯動,積極推廣南樂精品旅游線路,拓展外地客源市場,組織更多游客入樂旅游。加快以南樂高鐵站為支點的旅游交通體系建設,開通南樂高鐵站至A級景區旅游直通車。充分發揮公路紐帶優勢,持續開通主題旅游專車,服務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財政局、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交通運輸局)
(二)強化落地落實,讓項目建設“快”起來
堅持項目為王,樹立抓項目就是抓機遇、抓發展的理念,重點推動9大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從倉頡文化旅游景區經樂泰森林公園景區、南樂西湖到南樂文廟文化旅游產業帶,構成“倉頡故里·文潤南樂”的雛形。(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發展改革委、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局、縣市政園林管理服務中心、縣林業發展服務中心)
1.倉頡文化旅游景區建設工程。全面加強倉頡文化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景區周邊立面改造、停車場、公共廁所、廣場、警務室、游樂區,廟內角樓、中院配殿、后院配殿、藏甲樓、掖門改造及碑亭等。實施倉頡文化博物館數字化及布展提升,不斷豐富倉頡文化內涵,有力地將自然景觀與景區文化完美結合,全新打造景區的新特色、新看點,全面提升倉頡景區的人文魅力。
2.南樂文廟復原工程。按照高標準編制的《南樂文廟歷史文化街區項目總體設計》,對文廟復原建設,高標準進行數字化布展,打造A級旅游景區。
3.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搶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國家機遇,建設南樂縣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主要建設下沉式廣場、衛河古碼頭復原、古遺址保護、牌坊、雕塑、橋梁亮化工程、親水棧道平臺建設、健身步道、綠化、停車場等。
4.目連戲排演中心建設項目。目連戲是中國最古老、最原始的劇種,被稱為戲劇歷史上的“活化石”,并且有“戲祖”、“戲娘”之稱。 南樂《目連戲》綜合戲曲、雜技、煙火、魔術于一身,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南樂縣目連戲排演中心設有展演劇場、展覽廳、排練廳及相關輔助用房等。
5.唐槐公園建設項目。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該園以南樂“八大槐”之首、樹齡為一千余年的唐槐為依托、以大運河文化為載體建成。中心廣場周圍配以松柏古木、涼亭花架、景觀燈飾等,以亮化唐槐公園,充分展示出唐槐公園景觀文化內涵對中華民族作為“禮儀之邦”對敬天禮地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6.德善閣建設項目。德善閣坐落于馬頰河濕地公園北側,唐代建筑風格。德善閣依托南樂厚重的歷史文化和三省交界的區位優勢,標志著南樂的城市建設又翻開了新的一頁,文化旅游事業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7.城墻遺址公園建設項目。城墻遺址公園位于濮陽市南樂縣,昌州路以北,平安路以西,西臨南樂文廟及目連戲排演中心項目,東鄰南樂縣中醫院。項目以古城墻遺址保護和儒家文化傳承為主要設計內容,東部為遺址保護區,西部為儒家文化區。遺址保護區設計主要內容為夯土城基保護和城墻角樓——“起鳳亭”。
8.南樂縣綜合游客中心建設項目。南樂縣綜合游客中心位于南樂文廟規劃區域內。項目設計為明清建筑,與文廟復原工程風格一致,合為一個整體。游客中心的建設有助于提升南樂旅游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以文廟歷史文化街區為文化品牌的建設步伐,是南樂縣文化旅游事業的一項重要舉措。
9.生態公園建設。在大力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提出城市生態公園建設目標,先后建設馬頰河濕地公園、一行公園、政和公園、東湖濕地公園、樂泰森林公園等生態公園,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親近自然、休閑娛樂觀光的場所,對完善南樂文化休閑旅游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強化保護利用,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發揮文物工作在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中的柱石作用,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高水平推動文物遺址保護傳承和博物館建設,依托數字技術和創新創意,活化利用我縣文旅資源,賦予文化遺產更強大的生命力。
1.加強文物保護和闡釋。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支持具備條件的文物點繼續申報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茖W推動南樂縣史官遺址、南樂文廟、宋耿落漢墓群、千口抗日武裝聯防區舊址、中共直南特委四支隊誕生地、大運河南樂段等不可移動文物及遺址的保護研究,加快合理開發利用。聚焦倉頡文化、一行文化、大運河文化、黃河文化、紅色文化,僧一行、梁天奇、魏允貞、李從心等歷史名人,郭寶珊、張西三、鐵瑛、路恩梓、韓青竹等革命人物。深入闡釋蘊含其中的思想精髓和人文精神,賡續歷史文脈,彰顯時代價值,建設中華文明連綿不斷的探源地、實證地和體驗地。(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發展改革委、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各鄉鎮)
2.弘揚傳承隋唐大運河南樂段文化。分級分類做好大運河(南樂段)相關文化遺址遺跡的保護修繕,加強與大運河緊密相關的重要遺址遺跡考古發掘展示。深入挖掘南樂縣大運河文化,實現大運河文化的活態傳承和發展。依托省保單位大運河南樂段,加快建設南樂縣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謀劃建設南樂縣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等一系列項目。(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發展改革委、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元村鎮、寺莊鄉、梁村鄉)
3.打造南樂縣近現代紅色文化遺跡。依托千口抗日武裝聯防區舊址、中共直南特委四支隊誕生地、濮陽市第一黨支部舊址、張抗故居等弘揚傳承南樂縣紅色文化。(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發展改革委、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各鄉鎮)
4.加快推進文物保護項目。加快推進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千口抗日武裝聯防區舊址、直南特委四支隊發源地舊址、大運河南樂段(谷村傅家大院)維修建設項目。開展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南樂文廟的安防、消防工程項目。(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發展改革委、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城鄉建設局、千口鎮、元村鎮、城關鎮、近德固鄉)
5.推動文化遺產數字賦能。堅持用數字活化文化、用數字展示文化、用數字詮釋文化。發揮我縣文物資源稟賦優勢,運用數字技術,通過創意激活、科技賦能等方式,對史官遺址、倉頡文化博物館、文廟博物館等進行數字化保護展示,構建文旅數字體驗空間,打造沉浸式旅游目的地,真正讓收藏在博物館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發展改革委、縣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各鄉鎮)
6.強化非遺資源活態傳承。以創建國家級(濮陽)傳統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引領,深入實施“非遺點亮”“非遺傳承創新”“非遺品牌活動擦亮”3項計劃,設立南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打造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示范(展示館)傳習所。創新開發南樂非遺產品,對我縣剪紙、泥塑、面塑、布老虎、豆腐干、香油、九鼎酒等項目進行創意設計,創作一批富有南樂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形成創意研發、加工制造、銷售流通、市場服務等為一體的產業鏈。發展“非遺+旅游”,在縣文化館、目連戲排演中心、文廟、倉頡廟、森林公園等景區,通過設立非遺小展廳、小展臺、小展品的形式,長期展銷非遺文創產品,讓非遺更加貼近群眾、走進生活。(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各鄉鎮)
(四)強化數字賦能,讓文旅業態“潮”起來
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搶抓文旅產業發展的“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和年輕化消費”新風口,樹立創意、創新、創造理念,發展基于5G、元宇宙、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技術的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旅消費,培育沉浸式文旅新業態,推動現有文化內容向沉浸式內容移植轉化,為我縣文旅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1.傳統文旅業態轉型升級。全面推進我縣文旅傳統業態“數字化提升改造工程”,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建設智慧景區,積極鼓勵三星級及以上星級酒店建設智慧酒店。杏花小鎮、胡蘿卜小鎮、西紅柿小鎮由觀光游向度假游、沉浸式體驗游轉型。濮陽第一黨支部紀念館、縣圖書館、縣文廟博物館、縣體育中心建設智慧場館。推動文藝精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鼓勵開通景區班車。(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交通運輸局、各鄉鎮)
2.新興文旅業態搶灘登陸。加快城市大數據數字中心建設,搭建全市智慧文化旅游信息平臺,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元宇宙等技術為游客提供安全、精準、高品質的文旅信息服務。發展沉浸式文旅。依托A級旅游景區,建成沉浸式數字體驗文旅場館,營造虛實結合的空間,打造沉浸式故事場景,讓置身其中的游客與文旅產品發生互動,增強游客“身臨其境”的體驗感、獲得感。發展研學旅行。落實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梳理整合倉頡文化、紅色文化及自然風光等資源,依托史官遺址、武聯防、南樂文廟等,打造一批主題鮮明的研學旅行基地,開發精品課程,推出精品線路,構建一流的研學旅行產品體系。發展紅色旅游。實施紅色文旅資源保護利用開發工程,提升紅色歷史遺址、遺跡、旅游景區。深挖紅色文旅資源文化內涵,開展紅色文化研討會,舉辦紅色文化宣講,傳播紅色文化。發展鄉村旅游。以富民惠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設鄉村旅游發展體系,提高鄉村運營能力,賦予鄉村振興強勁的文旅牽引力。以鄉村旅游重點村、鄉村旅游特色村和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鎮創建為載體,加快布局精品民宿、鄉村酒店、農事體驗、露營營地等人文體驗空間,按照生態優良、風光優美、環境優越、服務優質的標準,打造一批休閑康養基地和鄉村旅居目的地。推進“文旅+夜經濟”。支持新城國際商業街、文廟街區、醇香小鎮、燈籠小鎮等舉辦啤酒節、燈光節、美食節、音樂節等活動,打造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教育局、縣鄉村振興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商務局、各鄉鎮)
3.未來文旅業態謀劃布局。依托史官遺址、宋耿落漢墓群等重要遺址,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國內一流考古目的地,推出一批考古研學旅游線路。打造國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應用示范項目,推進文化和旅游裝備制造業示范企業、示范項目建設,創建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國內國際叫響“倉頡故里·文潤南樂”文旅文創產業強縣品牌。加大對文創產品研發力度,推出一批具有當地特色的文旅文創產品。(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科技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五)強化“互聯網+”,讓線上文旅“云”起來
1.打造“云文藝”。發揮我縣戲曲傳統優勢,創作生產具有南樂特色的網絡演藝、網絡視聽、數字動漫、數字出版,實現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和便捷化消費。創作一批網絡綜藝、網絡紀錄片、網絡劇等新媒體作品。鼓勵干部群眾創作體現南樂本地特色的網絡音樂、短視頻,講好“南樂故事”。(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融媒體中心、縣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2.建設數字出版信息庫。大力發展數字創意、數字娛樂、網絡視聽、網絡文學、線上演播、數字藝術展示等新業態,豐富個性化、品質化的數字文旅產品供給。以大眾閱讀和經典普及為導向,推出一批在線移動終端讀物,打造云端“書香南樂”。(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六)強化服務效能,讓文化惠民“實”起來
1.全面實施基本公共文化權益保障行動。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創建活動,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健全由購買主體、服務對象、第三方共同參與的評價約束機制,提升購買服務質量。創新服務形式,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錯時、延時開放,鼓勵開展夜間服務,拓展服務功能,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各鄉鎮)
2.全面實施公共文化創新發展行動。拓展城鄉公共文化空間,創新打造一批融合圖書閱讀、藝術展覽、文化沙龍、輕食餐飲等服務的“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文化業態,營造小而美的公共閱讀和藝術空間。推進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依托省“文化豫約”平臺,加快建設縣、鄉、村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鄉村振興局、各鄉鎮)
3.全面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惠農行動。打造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新亮點,推進“藝術鄉村”建設,持續開展城鄉“結對子、種文化”“鄉村村晚”“尋找村寶”等群眾文化活動。推進“鄉村文化合作社”建設,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激發農民內生動力,探索本地“文化合作社”工作實踐,不斷完善發展機制。(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鄉村振興局、各鄉鎮)
4.全面實施公共文化服務融合發展行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跨領域融合發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與旅游、體育、教育、衛生、科普、民政、交通等領域惠民項目深度融合,推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建立館際聯動機制,通過聯合開展活動、文化品牌共建等措施,形成發展合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融合發展。(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各鄉鎮)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推進機制。發揮縣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工作專班作用,對重大文旅資源開發利用,加強統籌指導,設立文旅文創戰略考核指標??h直相關部門按照責任分工,細化政策措施,形成發展合力。(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委縣政府專項督查五組、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設立縣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基金,發揮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基金和縣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運營平臺的作用,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促進南樂文旅資源開發利用,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旅游業、體育產業。(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財政局、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金融工作局、縣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各鄉鎮)
(三)強化人才支撐。加強與省內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合作,聘請文旅文創相關專家,建立高端智庫,在理論研究、文旅規劃、人才培訓等環節提供智力支持,助力我縣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加強文旅文創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提升文化旅游管理人員和從業者水平。(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四)營造濃厚氛圍。每年召開一次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大會,評定一批文旅文創先進鄉(鎮)、先進單位、先進企業,并在交通、水利、土地、財政、宣傳等方面給予傾斜和獎補,在全縣形成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濃厚氛圍。(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財政局、縣發展改革委、縣交通運輸局、縣水利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縣鄉村振興局、各鄉鎮)